顯示具有 Book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Book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1月8日

[Book] 筆記女王的手帳活用術 2 - 林珮玲(Ada)

續集……嗯…
應該這麼說,因為我偷看別人手帳的這癖好已經好久了
所以,這續集的圖文就顯得很普通

2011年9月16日

[Book] 第44個孩子 Child 44 - Tom Rob Smith Q&A

閱讀完令我做惡夢的《第44個孩子》後,好奇作者 Tom Rob Smith 的故事靈感來源。英文版的 《Child 44》 後面有段訪談作者 Tom Rob Smith 的 Q&A 加上這段影片,讓有興趣的讀者更進一步瞭解 Tom Rob Smith 當初設定這故事時空背景的來龍去脈。

  • How do you write? For example, do you have a favourite time of day to write? Or a favourite place?
Tom Rob Smith 也和村上春樹一樣是位 morning person 的作家。中午是效率最差的時段,會利用這時間出去走走,慢慢享受午餐時光,約兩點開始下一段工作,工作時間很少超過晚上七點。
  • Which book(s) inspired you to become an author?

2011年8月25日

[Book] 日月 - 馬家輝


  
為了擺脫韓寒的泥沼,讓我認識馬家輝。拐了好大個彎,才知道馬家輝。從網友(時間總不理會我們的美好)推薦梁文道的〈開卷八分鐘〉某集裡介紹張家瑜《我開始輕視語言》,從〈稿紙之外〉看見張大春,從〈文字新浪潮〉追蹤馬家輝。真是拐了好大個彎。

對於香港作家認識不多,除了西西(我城、看房子)、董啟章(安卓珍妮、雙身)外,再者平常也很少閱讀隨筆雜感,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歸類這位不安於室的馬家輝。

喜歡閱讀關於一座城市、人、與流逝的歲月。《日月》拉著我到了各處,有遊歷過的城市,和陌生的異地。那存在的「時間」,像是心理學一樣。追尋似乎已經失去,其實仍在那裡,隨時準備再生的時間。像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中,感嘆自我在時間的流程中逐漸解體,房屋街道和歲月一樣轉瞬即逝。
我們徒然回到我們曾經喜愛的地方;我們決不可能重賭它們,因為它們不是位於空間中,而是處在時間裡,因為重遊舊地的人不再是那個曾以自己的熱情裝點那個地方的兒童或少年。

2011年8月24日

[Book] 第44個孩子 Child 44 - Tom Rob Smith

    
博客來簡介上寫著:這本小說太好看了,但除此之外一無是處

果然是非常暢銷小說的書寫手法。在不太瞭解俄國歷史背景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快速閱讀。非常易讀的一本厚書(500頁)。前後故事分鏡串連,最後結局又走向非常推理懸疑的小說本身。有種「好看,但……又缺少些什麼的感覺」。對於長篇小說而言,似乎少了編織的細膩和前後事件的邏輯鋪成。在每一條線上都有橫生枝節的故事,約三分之二部份,卻有種撒網怕收不回來的急切感。或許是期待閱讀這串連事件中,能有更多關注周遭人事物的細節描述,所以覺得有點枝節過多卻不夠完整。感覺像是顯而易見的謎底揭曉,確定答案的功能,沒有其他

2011年7月21日

[Book] 拍照前先學會想 Take Your Photography to the Next Level


很多照片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好的東西被剃除了,而是多了令人分心的元素。

這兩三個禮拜,風雨無阻地像極了參加鐵人三項的挑戰者,和妹妹遊倫敦和英國小鎮。手裡拿著 Panasonic DMC-FS5 當觀光客街拍風景。練習想想簡單的構圖,剩下的色調效果就交給最近非常著迷的 pixlr 來處理。用舊相機,繼續找尋發掘街頭巷尾的故事。



很多好照片共有的要素:(轉自博客來簡介

2011年7月3日

[Book] 字的設計有道理! Thinking with Type - Ellen Lupton

Typography is what language looks like. 
這是本非常專業的設計排版書籍,或許更具體地說:是關於字體的呈現
在電腦上處理文書時,從沒仔細想過英文字體,遑論字體背後的命名和故事
近期電子書承載器如 Kindle、Nook、Sony Reader
除了給使用者自行選擇字體大小外,有的甚至可以選擇字體
當電子書的排版,直幅橫幅都無所謂時
字體成為唯一的設計
閱讀這本書後,我開始在意這精心選用的字體所呈現的故事

延伸閱讀: I Love Typography

2011年6月29日

[Book] 超有效備忘錄 - 大勝文仁

定期檢視,做筆記才有意義
要充分發揮筆記的功用,後續的「整理」更重要!!

有效的筆記整理與保存,有下列 4 個步驟:
  1. 審視:再度確認筆記內容,如果覺得某部分內容是不必要的,就此捨棄也無妨。
  2. 做記號:在筆記上標註明顯記號,幫助自己之後即使不再重新閱讀筆記,也能一目了然筆記內容或重點。
  3. 分類:將做記號的部分摘出重點,並依個人偏好的方式做分類,也就是為資訊做索引。記住,分類是以自己日後需要該資訊時,能夠立即提綱挈領、掌握重點為原則。
  4. 整理:將分類好的資訊,再依類型或相關性歸檔,供日後需要時可運用自如。

2011年6月26日

[Book] 欠踹的背影 - 綿矢莉莎

在我眼中,周遭事物都只是電視不斷流逝的影像
*她為什麼這麼急著沖淡自己呢?浸泡在同樣的液體中,完全放鬆自己,徹底他人融合,是那麼舒服的事嗎?

2011年6月21日

[Book] 絕對做得到的持續術 - 石田淳

持續,就是力量。

「持之以恆技術」和一個人意志是否堅強、有沒有耐性,完全沒有關係。
「持之以恆技術」和你的個性、年齡沒有關係,也和花錢與否毫不相干。
也就是說,只要有心,這個know-how「任誰都做得到」。

簡單地說,這個know-how的重點只有兩個:
1. 增加某項行為。
2. 減少某項行為。
很少在這些方法學時間管理之類的書籍上評價幾顆星
除非最喜歡或最糟糕
這本我在anobii上給了三顆星
我想,或許是因為簡單明瞭地點出時間管理上的盲點
在沒有取捨下什麼都想做,結果往往什麼都做不好
增加&減少 某項行為
這最基本的道理常常被遺忘

[Book] 活用記事本設定工作目標 - 佐佐木香

思考要做什麼事的同時,也要思考「什麼時候行動」

  • 因期待而行動=自我實際行動=HAPPY 
  • 不管面對什麼事,光是抱著「撐下去」的心情是無法產生動力的,「幸好有這麼做」、「心情變好了」加上這些經驗才能成為原動力。 
  •  記事本是自我的人生腳本,方便隨身攜帶是首要考量。

[Book] A4資料夾成功術 - 鈴木敏惠

夢想不可能一蹴而就,為了達到目標,必須設定該做什麼的戰略。

2011年6月20日

[Book] 超效率資料整理術 - 熊谷正壽

這本可以說是熊谷正壽《記事本圓夢計畫》的續集
個人覺得內容很虛,已經到方法學的極至
為了方法而方法
 0顆星不推薦,圖書館借就好了

2011年6月7日

狂愛石康

我三十一歲,
我讀書,我睡眠,
我寫作,我厭倦,
我坐立不安,我四下走動,
我探頭探腦,我漫不經心,
我無聊至極,我孤單寂寞,
我單調乏味,我不值一提,
我的生活支離破碎。

------《支離破碎》石康

June 6, 2011
三十一歲的我,不確定是否還是喜歡晃悠的石康
六月份一直是我很不喜歡的月份
總是有莫名其妙的大波動,讓我有種載浮載沉的暈船感
在已經荒廢的舊部落格中,找到很多關於石康的感想
原來,青春三部曲早已順流九里,望之無跡

2011年6月2日

[Book] The Birds - Daphne du Maurier

       
《The Birds》Penguin Readers(Level 2),英國作家 Daphne du Maurier 的短篇故事,1963年由恐怖大師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 翻拍同名電影並把場景搬到美國,緊張程度完全不輸給Zombie片。

聽了四種版本的廣播劇,很喜歡圖書館借的 2007年BBC Radio 4版本(找不到線上播放)
Daphne du Maurier 的故事中總是有陰暗的海邊景色。大多海邊場景是設定在英格蘭西南 Cornwall。曾推薦的電影《Saving Grace》故事就發生在 Cornwall 的小漁村。Daphne du Maurier 是標準的倫敦客,出生和成長都在倫敦,父母親從事劇院戲場相關工作。19歲時旅行到 Cornwall 後,無可救藥地愛上這片海。1989年 Daphne du Maurier 在Cornwall 的家中過世享年81歲。和《Rebecca》〔蝴蝶夢〕比起來,個人偏愛《The Birds》這短篇故事,四個廣播劇大同小異。2007年BBC版,角色設定的家庭比較有意思。父母親的對話,很英國、很一般家庭。


[Book] 準備好大哭一場 - 江國香織

江國香織的閱讀心得,就在閱讀即忘、再讀又忘的情況下,摘要書中比短篇集更吸引我的句子來串成這一篇心得。

第一本江國香織應該是大學時期閱讀的《冷靜與熱情之間》,這是藍紅兩本分別由辻仁成和江國香織從男女不同的觀點,去看待並敘述愛情這件事。

故事細節已經不記得了,只知道從那時候開始,開始搜尋辻仁成的書。並且慶幸,先看了江國香織〔紅〕。因為辻仁成〔藍〕好看太多了,〔紅〕整個很虛。江國香織筆下的故事和人物,老是在閱讀過後就馬上遺忘,完全無法激起任何共鳴。

因為持續陷入韓寒的泥沼中,想先換個短編故事集來醒醒腦。
拿起這本書時,還被問「這本書妳不是看了很多遍了嗎?」
嗯,我真的是看了很多遍了,但是只有一次讀完整本書。
約四五次,試著重讀回憶起書中故事,總是在第一篇〈前進,或者以為前進〉後就擱下

書頁簡介〈關於江國香織〉以輕盈卻直逼人心的愛情故事見長。……目前在日本文壇,可謂與村上春樹齊名的暢銷女作家。←在這畫了底線,寫了很不雅的話語。2003年圓神出版社,不知道為什麼非得拿男的村上春樹,和女的江國香織做比較。這件事情,讓我覺得很反感。如果是以暢銷程度來比較,這兩人的比較就像拿 ipad 和珍珠奶茶做比較都很暢銷,但類型不同比較意義在何?明明寫作類型不同卻硬是要塞在一起比,似乎是現在常見的出版操作模式。

這大概是最後一次閱讀江國香織,或者保守一點說最後一次閱讀《準備好大哭一場》。為了不辜負再次閱讀這直木賞作家的作品,一字一句認真劃線。重新翻讀摘要佳句後,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閱讀江國香織的故事,還是譯者陳系美的文筆。至少在忘記故事後,還能有這些句子值得細細玩味。

2010年不多不少也是365天,但對我來說那一年真的發生很多事,所以對這段話特別有感觸
這一年真的發生了很多事。不過,那也宛如手指掬沙一般,馬上就從旁灑落而去,有跟沒有其實都差不多。最近我有個感觸,所謂的日常或許就是這麼回事吧。

2011年5月19日

[Book] 三重門 - 韓寒


       

《三重門》韓寒第一部自傳體的長篇小說,也是我第一次閱讀人人都愛的韓寒。目前進度還停留在 46%,實在無法一口氣讀完。韓寒玩弄文字的方式,太用力了,看得好累。或許韓寒的散文集《青春》和《出發》對我第一次閱讀的初學者來說會比較平易近人些。

最有趣的插曲莫過於書友荳子分享的張大春泡新聞〈Joyce時間〉(線上聽),在節目中 Joyce 推崇韓寒的語言是這麼說得:
我甚至有感覺他已經超越過魯迅了,韓寒在散文的形式上已經超越了魯迅…中國幾百年才會出現的大才子。(其他討論:韓寒勝過了魯迅? )
不僅如此她還拿 John Updike 比韓寒,對於身為 John Updike 粉絲的我,更急著想發掘這位絕世天才。當然張大春在節目裡也不以為意地反問  Joyce:「在什麼樣的基礎上可以做這個比較?誰能跟誰比較?」不同時代背景的作家,真有辦法這麼簡易地相互比較嗎?


2011年5月18日

[Book] How to be an Alien - George Mikes

 

《How to be an Alien》Penguin Readers(Level 3),由匈牙利作家George Mikes在1946年出版,書名為《How to be an Alien: a handbook for beginners and more advanced pupils閱讀這本書是因為上一本《British Life》裡引用了George Mikes的一段話:
If you go for a walk with a friend, don't say a word for hours; if you go out for a walk with your dog, keep chatting to him.
作者以外國人(an alien)的角度敘述英國人生活點滴,這整本書從頭到尾都非常幽默風趣,部份內容甚至讓英國人覺得很無理。全書簡單分成兩部份:Part 1 The Most Important RulesPart 2 Less Important Rules and some Special Examples

開始前言又一段調侃英國人老愛把「天氣」如何如何掛在嘴邊,他說:
The weath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land. In Europe, people say, 'He is the type of person who talks about the weather', to show that somebody is very boring. In England, the weather is always an interesting, exciting subject and you must be good at talking about it.

[Book] British Life - Annie Collins

 
這本《British Life》是Penguin Readers(Level 3),當然內容比「Life in the UK」考試的難度差很多,但短短的四十多頁可以簡單快速將「英國人日常生活」的輪廓抓出來。

在閱讀前,腦中已經有好幾個「我認為」英國人每日必做的生活習慣。書開頭簡介就提醒讀者,或許你腦海中的印象和現實生活中英國人的每日作息是有出入的。
Foreigner have ideas about what is 'British'. But some of these things are not part of most ordinary people's everyday lives. 
之前在蘇格蘭愛丁堡唸書時,才略知道蘇格蘭和英國的關係。蘇格蘭是獨立的"nation",有自己發行的紙鈔貨幣、有自己的國會選舉、有自己的國歌,還有自己的國徽國旗。除了國家安全、軍事經濟等全國性的議題外,蘇格蘭的國會是自主的。

2011年4月13日

[Audiobook] Shopaholic 2 - Sophie Kinsella (Emily Gray)

  1. 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 [Length: 11 hours and 44 min. Narrator: Emily Gray★★☆   
  2. Shopaholic takes Manhattan [Length: 12 hours and 31 min. Narrator: Emily Gray★★☆ 
  3. Shopaholic Ties The Knot [Length: 14 hours and 21 min. Narrator: Emily Gray★★☆  
  4. Shopaholic and Sister [Length: 12 hours and 34 min. Narrator: Emily Gray★★
  5. Shopaholic and Baby [Length: 13 hours and 10 min. Narrator: Emily Gray★☆  

這五本Shopaholic有聲書程度皆為初級。聽Shopaholic有聲書總時數接近65個小時,我真的不敢相信。要寫心得時才驚覺:「唉,其實就是這樣也沒什麼好寫得。」Shopaholic是速食類的小說,絕對不是用來增長智慧。但還是可以從中學習英式用語、時尚品牌、倫敦區域好壞(西倫敦vs.東倫敦)、百貨商圈、英美結婚儀式差異……。